来源:管理员 作者:管理员 发布时间:2018-11-10 点击数: 1184次
腰包(昆明电视台老师配制男声).mp3
建议WiFi环境下播放
古代的腰包

说起腰包,大家一定不陌生,这东西不大,需要贴身穿戴,所以可以想象,腰包通常用来装贵重的东西,比如钱啊、金银细软啥的。
二三十年前,那些市场里大声叫卖的商贩,几乎每个腰上都系着一个包,看着那鼓鼓囊囊的腰包,塞满了各种面值的钞票,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,我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买一个同款的腰包……。

那个下海经商风起云涌的时代,造就了一大批“万元户”,腰包也随之成了有钱人的标志。这种“标志”也一度成为坊间炫富的标准配置。

腰包的历史,由来已久,它在古代是用来做什么的呢?
其实早在春秋时期,就有了关于“腰包”的记载。
《周礼.内则》中说, “男鞶革,女鞶丝。”这个鞶字,是上下结构的,上面一个一般的“般”,下面一个皮革的 “革”,意思是小包,这句话的意思是,男用的小包是皮做的,女用的小包则是丝织品做的。
东汉史学家班固也曾在《与窦宪笺》中说过,他在张掖的时候有人送了一对鞶囊给他,用来盛放印绶等办公用品。
另据《宋书》记载,“汉代著鞶囊者,侧在腰间,或谓之傍囊。”这傍囊与腰包用字虽不同,内容是一样的。直到南北朝时,鞶囊还是以盛放印绶为主,所以也有绶囊之称。

可是,这绶囊如果只用来装印绶,岂不是浪费了?
果然,曹操也是这么想的,根据《曹瞒传》记载:“被(披)服轻绡(丝质夏天穿的衣服),身自佩小鞶囊pán nánɡ,以盛手巾细物,时或(偶尔)冠以恰帽见宾客。”意思是,曹操穿着丝绸做的外衣,佩戴着一个真皮的小腰包,用来装一些手帕啊之类的私人小物件儿。

身处乱世的枭雄曹孟德,思想上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,即能挟天子以令不臣,也能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见到美女还“轻佻而无威重”,所以他把前人盛放印绶的鞶囊改作盛放私人物品,自然一点也不奇怪。

据推测,明清以来腰包作用又逐渐起了新的变化,主要用以盛放金银货币等财物。行贿者和受贿者大概也是把贿赂之物放在腰包中的。我们现在说别人受贿,往往说“进了腰包”。购物、吃饭自己付钱则曰“自己掏腰包”,也不稀奇,语言有时跟不上生活的变化,中外古今都在所难免。

今天我们了解了腰包这一日常用具在历史中扮演的特殊角色。下面我们再简单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。
腰包在古代被称作鞶囊,意思是用皮革制作的小包,一般系在腰部,这种小包最初是用来放置官员的印绶等办公用品。到了东汉末年,三国时期,曹操脑洞一开,解锁了腰包的新用途,他第一个把腰包用来装自己的私人物品,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,自明清以来,腰包主要用来装金银等一些贵重的东西,此时,用途已经比较接近现代人的使用习惯了。我们现在常说的“进了谁谁谁腰包”“自掏腰包”等习惯用语也源自从古至今人们腰包使用习惯的变化。

以上就是今天全部的内容,感谢您的收听,期待与您下次再见!